校区动态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区动态 » 管庄资讯

构筑知识、人才和企业的“立交桥”



如今的钢铁行业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现状如何、瓶颈在哪?钢铁企业人才培养和员工素质提升的需求如何满足?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副校长何民庆,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原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何进、院长宁晓钧等,就近年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面向钢铁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了其探索、实践和思考。

杨仁树指出:北京科技大学从其建校起就肩负着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重任与使命。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搭准钢铁企业脉搏,为国家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搭建知识共享之桥、产教融合之桥、企业人才成长之桥。继续教育的立交桥作用对学校、从业者、企业、行业来说都很有意义。

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核心是培养人

钢铁行业从业者是一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庞大队伍,技术和管理模式更新快。过去,针对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往往不够系统和有针对性,2~5天课程或者小范围的专题培训也不利于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同步提升。但长时间集中学习,对于在职员工来说也不现实。为此,北科大的方案是——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学习相结合。

何民庆表示,北京科技大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是做过认真的顶层设计的——从研究学校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明确教育方案——手段是深化产教融合,根本目的是要让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学科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围绕国家对钢铁行业的战略要求,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和首都区位优势,核心是培养人。

宁晓钧表示,钢铁行业从业者,特别是拥有大学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从业者,在就业以后,都有自我提升和继续教育的定制化需求。为此,学校分析企业和从业者需求,并结合师资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整合出112个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都对应不同的课程和教师。

经过几年的实践,北京科技大学的继续教育内容逐渐形成了政治理论水平、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几个大模块,旨在提升学员的岗位胜任力,把培训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继续教育要融入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钢铁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而当下,大多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很好地与这个大背景契合。同时,从业者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也必须跟得上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玉敏还记得,在最初的实践中,一个培训班里有生产、销售、管理等企业各个领域的人,他们的知识背景和需求各不相同,目的却是为了拿到科大这个证,在企业里晋升就能更快这就让课程进行得非常不顺。更关键的是,这有悖继续教育的初衷。王玉敏表示。

继续教育必须能够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方案,太过宽泛或者死板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钢铁行业;钢铁行业的继续教育应该能做到成建制的知识更新,个别和小群体的能力提升会加剧个体素质差异,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同时,老师到场、讲完走人的模式必须摒弃,学员、企业、授课老师甚至当地政府之间需要充分地交流,这不是一张证书能够带来的……”何进列举了钢铁行业继续教育的不足,进一步解释说,北科大继续教育的主体是钢铁行业骨干从业人员,重点是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对这两支队伍,要按照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和一定前瞻性的知识内容,搭建知识提升和人员交流的平台。

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技术骨干通常不能离线,因此,北科大就努力做到送教上门,把培训班建在生产线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能够直接把教师拉到现场,快速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酒钢的某期培训完成后发现,班上每个学员都有至少1项技术改革方案施行,多的学员则有3项。同时,对技术骨干的培训通常围绕着企业的主打产品,辅助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整建制提升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帮助这支队伍逐渐成形,成为企业近期或中期最重要的技术队伍。

而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则要注重拓宽眼界,即要从碎片化的思维变成系统的思考,要善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它们,再提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针对企业做出特定的课程设计和形式,通常,北科大继续教育团队会邀请企业的管理干部到北京来,分小组的讨论具体问题,再做集体答辩、撰写论文,通过这一过程让企业中的管理干部的思维逐步转变、朋友圈逐步扩大。

培训的核心是课程设计。一般,通过前期调研(所有学员、企业人力资源部)获得企业的大致需求,变成若干个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北科大方面的教授们再整理和总结;再加上管庄学院的课程设计专家……三方力量共同汇聚一个班的培训主题和具体课程,学员才会解渴,企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校的科研成果才有希望真正落地。

帮助钢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寻找培训的应有之义

2016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企业真需求,找准实践落点,依托学校冶金、材料、矿业等一流学科和多门类优势学科,以及校企合作平台、行业学会渠道、产学研基地等,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对钢铁行业和制造业企业的骨干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方案:一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度调研,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计划性、持续性的定制方案;二是让企业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整建制的为企业骨干人才搭建知识更新、素质提升、交流共享平台;三是为中青年管理骨干提供政治理论素养、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法律实务和生产管理等板块学习,将撰写论文、学员论坛作为研讨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四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围绕企业核心产品,为中高层技术骨干提供菜单式、定制式培训方案。特色优势的形成是企业需求倒逼出来的。何进表示,每个行业企业的发展短板各不相同,这考验着学校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功力。

企业出题,学校答题2018年,中国一重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启动继任者计划,旨在避免干部队伍老化,加快培养和启用年轻管理人才。3年来,北科大管庄校区共举办了4期中国一重青年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并精心设置了5大模块近40门课程。中国一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缺什么补什么菜单式的人才培训模式,能够紧密围绕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发展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综合思维,引入案例教学、沙盘模拟和研讨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学员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领导能力。通过跟踪评价,在参训的199名结业学员中获得提拔、重用、列入有发展潜质者共有77人,约占参训人数的40%。中国一重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在该集团青年骨干人才座谈会上,对学校培训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8年至今,北科大管庄校区与酒钢宏兴连续开展了三期中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现场培训项目——第一期针对中高级技术人才在生产实践中面临的知识技术瓶颈和需求进行分班、分阶段的主题课程培训;第二期围绕行业技术发展、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以及酒钢高质量发展需要,举办钢铁智能制造”“钢铁企业节能环保”“不锈钢制备先进技术三个专项培训;第三期针对2017~2019年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开展钢铁企业青年技术人才必备核心知识线上直播培训。据统计,总共有600多名酒钢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参与了人才培训项目。

当代钢铁行业继续教育,应能使企业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学员们能够解渴,学校师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何民庆表示,管庄校区依托于学校的钢铁基因、师资积淀、学科优势和饱满的知识内容的提供,以及定制化的特色培训模式,不仅帮助企业(特别是钢铁冶金、制造业企业)解决了诸多运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促成了学校、企业、教师、学员、当地政府之间的多方交流,形成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有实力,有实招,才有实效。何进说,帮助钢铁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行业从业者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扩大工作空间是培训的应有之义。若能进一步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关键问题起到正向推力作用,并对培训学员的未来职业发展和思考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这是超出培训之外的收获,其价值意义巨大。

近年来,北科大管庄校区与中国钢铁协会合作,连续承办了5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聚焦行业政策和技术发展前沿,受到国内钢铁企业的好评。

千锤百炼磨国之重器,集力聚智做工业脊梁。今后,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将继续打造钢铁行业培训品牌。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已经联合中国钢铁协会向人保部联合申报了一个关于智能制造的项目,并在北科大自动化学院组织了精锐的师资力量,来研究企业的智能制造需求。宁晓钧表示

TOP